乳胶枕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乳胶枕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从拒谈铜臭到追逐投资揭秘30年中国人财富观变迁史

发布时间:2020-03-04 03:09:13 阅读: 来源:乳胶枕厂家

7月的一个周末,陈婕带着父母、孩子一起从北京驱车300多公里到南戴河度假。京沈高速上车流不少,都是像他们一样去海边度周末的家庭。

在酒店门前的广场上停好车后,陈婕从后备箱里往外拿东西,她边拿边问母亲:“这样的生活,你们年轻的那会儿根本就想不到吧?”

“那当然,做梦都想不到。”母亲回答。

陈婕的母亲生于20世纪50年代,经历过最为困苦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,经历过最为狂躁的文革时代,也经历过那令人惴惴不安又兴奋不已的改革开放浪潮,但不管在哪个时期,她都没有想到,自己会成为家用轿车的主人,会开着车去超市把大把的生活用品从货架上搬到后备箱,会开着车去邻近的海边度周末——这些都是曾经电影里西方人的生活,那么遥不可及,怎么突然之间就到了眼前?

80年代:拒谈财富 远离“罪恶”

在改革开放之前,也就是陈婕的母亲还年轻的时代,中国社会流行的三大件是手表、缝纫机和自行车。谁家要是有了这三样东西,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儿,那可是让人“羡慕嫉妒恨”。

这三大件,各自都有着自己的“名牌”。手表是梅花牌的,小伙子们都以手腕上能戴上梅花表而骄傲,那也是他们送给未婚妻最好的礼物;缝纫机是飞人牌的,姑娘们都希望结婚时获得这样一份嫁妆,那是很荣耀的陪嫁;自行车则是天津飞鸽牌最为有名,一个家庭要是能买上一辆自行车,那可得像对待宝贝一样,天天扛到卧室放着,每次用之前还要用抹布擦得蹭蹭亮。

林璐是一个80后的孩子。有一年暑假她要去上补习班,但因为没有手表而经常迟到。父亲从抽屉里找出好几块手表,但她不是嫌这个表盘太大,就是那个表链太土气。父亲叹口气说:“时代真是不同了,我们那会儿有块表就高兴得不得了。”

父亲林杰华当年上学的时候,全校唯一的一块钟表挂在传达室,全体师生上下课的时间都由传达室大爷敲钟的声音决定。林杰华参加高考那年,林璐的奶奶找同事借了块手表让儿子戴上,结果让林杰华激动得一夜未睡好。

林璐家的阳台上,至今还放着一台旧式缝纫机,一方粗布盖在上面,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灰尘。这台缝纫机是当年林璐的奶奶从上海寄来的,千里迢迢运到济南费尽了周折。那时全国的物质供应都很紧张,林杰华在济南想尽办法也买不到一台缝纫机,只好请在上海的父母帮忙。缝纫机好不容易买到了,运送成了难题,因为上海规定缝纫机一律不准带出。林璐奶奶想了个办法,找了个木箱子,把缝纫机拆开塞到木箱子里,外面用布包裹得严严实实。但没想到在火车站托运处过磅时还是被发现了,林璐奶奶只好上去说了一大堆好话,最终缝纫机才被“放行”。

如今这台缝纫机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,很难再有用得上的时候。但林璐的父母舍不得丢弃它,在阳台上给它找了个安置的位置。那是一段岁月的印证。

那个年代的人们,不仅丝毫没有“理财”的概念,财富对于他们来说也犹如“洪水猛兽”。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有着“财富原罪说”的影子——为富者一般“不仁”。这种观念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文革岁月里登峰造极——“宁要社会主义的草,不要资本主义的苗”。其实,在那时大家都没什么财富,工资差别不大,谁也不会比谁多几个钱。中国人都在九级工资的体系下过着成色单一的生活,房子单位分、看病单位管,条件好一点的能买“三大件”,条件差一点的只能吃饱饭,但差别也仅仅如此。股票、基金是听都没听过的词儿,即便知道,也没人敢拿真金白银尝试,那会儿连把钱存银行,看着钞票变成纸上的白底黑字都不放心呢,还谈什么投资呢?

加推名片

光纤对接头

南京会计培训班

洗沙泥浆脱水机